“国际通信网络的脊梁”——海底光缆

世界各国的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型局域网,海底和陆上光缆将它们连接成为互联网,光缆是Internet的 中枢神经 ,而美国几乎是Internet的 大脑 。美国作为Internet的发源地,存放着很多的Web和IM(如MSN)等服务器,全球解析域名的13个根服务器就有9个在美国,登录多数.com、.net网站或发电子邮件,数据几乎都要到美国绕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连接 中枢神经 和 大脑 的是海底光缆系统,它分为岸上设备和水下设备两大部分。岸上设备将语音、图象、数据等通信业务打包传输。水下设备负责通信信号的处理、发送和接收。水下设备分为海底光缆、中继器和 分支单元 三部分:海底光缆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敷设在海底的通信光缆,称海底光缆。海底光缆系统作为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大容量的传输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使用EDFA(掺饵光纤放大器)作为中继器的光直接放大多中继技术,使传输容量从560Mb/s一举提高7倍,已开发了每纤可传输5Gb/s信号的海底光缆系统。海底光缆是通信用的,一般铺设于深海或者浅海,或者河道,不易于受损。

但它却是最脆弱的,地震、海上作业等都有可能损坏海底光缆,使通向美国的通信线路中断,继而影响广大用户访问国际互联网。所以,保护海底光缆的工作如履薄冰,很是不易。

在我国,海缆承载了中国48%的国际通信业务,在青岛、崇明、南汇和汕头设有4个海缆登陆站,共有7条国际主干海缆登陆,通达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中国近海发生的海缆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渔业捕捞、船只抛锚等海上作业活动引起的。而修复这些受损的海缆,难度大、花费多、耗时长。特别是帆张网捕鱼作业,这种方式对海底光缆的威胁非常大。

其中,帆张网用的大铁锚有两三吨重,铁锚要是挂上海底光缆,那麻烦就大了。帆张网作业的渔船很密集,对海底光缆的安全非常不利,仅靠巡航的渔政船,恐怕很难管起来!

海底光缆一般埋在海底三五米深,没有受过损的光缆安全性相对要好一些,如果是曾经断过的,那就脆弱得多了,修复过的光缆会虚浮在海底面,更容易被下到海底的锚锭类或者其他东西搞坏。其实,每年都有海底光缆断裂事故发生,多数时候,因为只是个别光缆出事,网民的感觉不明显而已。据悉,东海和黄海里在上海登陆的光缆中有好几条海缆都是断过又重新接好的。

国际海底光缆是当代跨洋通信的主要手段,目前全世界有超过95%的国际话音、数据和图像采用海底光缆进行传输,几乎100%的跨洋互联网络是通过海缆进行传输的,可以说海底光缆是 国际通信网络的脊梁 。受地震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捕捞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近些年海底光缆 罢工 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12月底,位于中国台湾南部海域的8条海底光缆中的7条因地震受损,让亚洲不少地区的网络通讯受到影响,几个月后才完全修复。

如果只是一条光缆出问题,国际互联网还有其他几条光缆的路可以分流,怕的是好几条光缆都断,那剩下的光纤通路就太拥堵了,网速会变得极慢。2008年,地中海地区多次发生海底光缆损坏,造成埃及等国互联网和国际电话服务大面积瘫痪,并让欧洲同亚洲之间的商业通信被迫绕道美国。据法国电信部门分析,很有可能是渔民的拖网渔船把海底光缆都撞坏了。受牵连最大的是印度,由于印度很多外包业务是为海外客户提供在线咨询,因此损失达到数十亿美元。

在世界几大洋底下,总共有大约300条光缆在工作,而且光缆的数量还在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看起来,在现实海洋环境中,要保证海底光缆的安全,保证互联网的通畅,既得靠保护,还要多提醒渔民放弃原有的对光缆构成安全隐患的捕捞方式。

责任编辑: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