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出炉

    中国市长协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近日共同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智慧城市建设初步从理念走向实践,迎来热潮。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智慧城市亮点多

  智慧城市即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深层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确化、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率,进而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安全与服务水平的城市发展新形态。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介绍,从手段上说,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新。从内容上说,智慧城市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源配置等多方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当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即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目前,一些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已初步显现。

  城市管理有助手。广东深圳市坪山区实施“织网工程”,尝试利用大数据解决人口多、复杂性高、流动性强的城市管理问题,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并整合社会管理工作网和数据化城管系统。

  节能减排有抓手。山东青岛市中德生态园融合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气、电、热等能源的梯级利用和智能协同,形成能源清洁生产、供需互动、互补调峰、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区域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行政审批提效率。宁夏银川市推动智慧政务建设,政务类150余件事项的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80个工作日减少到880个工作日,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

  多措并举推进建设,突出为民惠民便民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刚起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研究员杨柳忠建议,下一步要多措并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继续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和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注意规避以部门专业信息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健全涵盖人、地、事、物等要素和城市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生命线运行状态的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同时注意做好信息安全保障。”
杨柳忠说。

  提高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水平。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惠民、便民,但应因城施策,立足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结合现有公共服务的实际水平,加快相关系统研发和应用。

  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网格化综合应用。例如,在基本公共教育、卫生医疗、社区养老、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主动式公共服务,精准定位人群,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100米”。

  加快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视频图像网络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

  突出产业经济智慧化发展。发挥市场作用,培育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盘活城镇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探索多种资金投入方式。

  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规划与规章制度保障。“顶层设计的本质是城市诊断,首先应该对城市进行系统会诊,看准城市病,再以智慧城市手段综合调理,必要时再叠加基础设施完善的方案,从而逐步演进为复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仇保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