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已成为时下最为火热的技术话题之一,在行业内外受到广泛的讨论和热议。很多企业纷纷涉足无人机技术的开发和产品应用领域。然而如何应用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简单的技术捆绑?还是整合利用?还是一体化研发?不同行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就应用效果来说更是参差不齐,对于中国安防产业来讲,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它将重塑研发理念,加速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转移,为中国乃至世界安防产业开创出新的竞争领域。
安防管控平台终端化
无人机技术对于安防产业最大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它可以建立移动式安防管理平台,实现真正的多层次立体化安防监控体系。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少障碍或无障碍平行移动和多层次垂直升降。这个特点可以保证安防核心技术得到更大的发挥,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从而为实施安防应对措施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以往的解决方案多数固守于 前端数据采集 后台数据整合 的模式。通过安防终端设备采集影像资料、音频等数据传输回后台管理平台,由后台管理平台综合分析实施应对措施,然后调动前端安防资源。虽然部分终端设备已经具有智能化应对功能,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比如物理位置、承载能力、容纳空间等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终端能力受限已成为中国安防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限制安防体系整体能力提升的短板。弥补的办法更多的是依赖现场专业人员的快速反应,这不仅增加了安防成本,也大大限制了安防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步伐。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现状,打破前台反馈后台运营的模式,打破传统的任务分工模式,成为安防管控平台终端化发展的载体。无人机不仅可以机载监视设备,如高清摄像头、光学遥感器和微波遥感器等,同时还可以装载安防应急响应程序,直接联系地面安防终端设备执行应急响应措施,同时将所有信息传送给后台监督平台,后端平台负责后续安防措施的实施和跟进。在整个过程中,传统的安防作业流程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将是应急响应流程再造与核心任务再分配。首先,终端设备不再是单独工作的机器,而是成体系的运作。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直接传送给无人机平台,平台将获得的信息迅速处理并且做出判断,将指令发送给终端设备采取初步应急措施作为一级响应。与此同时再将相关数据传输回后台监管平台作为二级后续响应的数据依据。如此一来,无人机平台和安防终端设备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安防管理终端体系,相互配合整体应对突发事件。而以往扮演 大脑 角色的后台管理平台只作为后续响应系统,进行跟进及后续处理。现实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佐证,比如2016年7月24日,美国华盛顿州的惠德贝岛海岸发生了一起偷盗摩托艇的案件。当时小偷驾驶摩托艇飞速行驶,两位美国少年操纵无人机(自制的高速飞行器模型)进行跟踪,通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摄像头和记录仪拍摄下全过程最终帮助警方破案。虽然这个案例中操纵的并不是专业无人机,使用的也不是专业,但是成功的结果足以说明无人机技术使用的有效性。而在案例中,两位少年只能通过电话与警方保持联系,虽然拍摄视频作为了证据,但是仍然用时1小时完成了抓捕。小偷驾艇经过两座吊塔,离最近的海岸警备码头只有500英尺。试想一下,如果是专业的无人机,效果会截然不同。首先无人机会高速近距离跟踪,同时通过警灯、警报来警告歹人已经进入警方视线,对罪犯心理是有力的震慑;另外,无人机可以和吊塔操作台取得联系,迅速降下桅杆,减缓歹人逃跑速度;还可以向海岸警备队报警迅速封锁水面实施抓捕。试想,如果无人机能和周边安防系统联网协作,形成一级安防体系就可以大大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再进一步设想,如果采用无人机空中巡视并且常态化,可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个案例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无人机安防平台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安防管控体系立体化、管控范围空间化
目前多数地域的安防管控体系属于平面化,以平面管控为主。摄像头、安防设备、响应人员、锁定目标往往处于同一平面,这也为预防、发现、及时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首先终端安防设备仍处于 哨卡 式运作模式,例如摄像头,多数是安放在某一固定位置,有一定的侦测范围,经常存在死角和盲区,不仅容易被遮挡而且工作效果不稳定,存在 近大远小,近深远浅 的弊端。安防检测设备往往至于场所入口,只能对进场人员发挥作用;地面安保人员采用 明哨盘查 和 流动哨 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难以覆盖整体,三者之间往往存在对接缝隙,增加了响应时间。
而无人机安防平台的有效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平面安防体系的空白,无人机安防平台实施的是 空间安防管控 理念,通过空中的侦查、预警、响应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动地面安防资源予以配合响应,从而形成立体化的一级管控网络。无人机根据性能的不同,其发挥效用的空间呈现纵深化特点。在近地空间(距离地面为视觉有效距离),无人机安防平台主要实施战术性安防管控措施,包括区域侦查、跟踪、打击等针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应急响应。在远地空间(有效视觉范围以外的空间)安防管控平台将实施战略性安防管控,主要针对突发事件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天气情况、自然灾害监控和预警,管控范围内安防资源的整合、调动、数据传输与处理,后续安防响应措施的实施和跟进,跨区域安防资源调动和响应支援等。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有空间、有纵深的安防管控体系。这样管控体系对于日益扩张的城市群和日趋复杂的空间环境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