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司谋篇物联网市场 大规模应用还需时日

  物联网爆发元年、窄带物联网商用元年……这是2016年见诸报端最多的词。但一些参加第三届全球传感器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应用峰会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物联网还没有联起来,传感技术还在探索,大规模应用估计在五年之后。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主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许多机构预测认为,相比人人互联的传统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市场要大成百上千倍。

  物联网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云数据中心到中间层的网络连接,再到各种应用终端,比如手机、汽车和工厂机器等。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认为,在物联网云、网、端三个环节中,网络环节基础最好,有望最快打通;传感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联网比较困难,目前遇到了智能信息处理应用不下去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产业化时机已到,但下游大规模应用目前还不成熟。期间还需要技术积累、突破和创新,这个过程至少还要5至10年。”

  这可从窄带物联网NB-Iot进展看出端倪。NB-Iot作为一个全球通信业共同形成的低功耗、广域覆盖物联网新技术,今年6月份形成标准,9月完成性能标准制定和12月完成一致性测试后,即可进入商用阶段。

  中国移动、中兴通讯人士透露,运营商正在测试NB-Iot技术。从测试到建成NB-Iot物联网络“高速公路”,至少要两年时间。至于4G升级到更适合承载物联网的5G,时间需要更长。

  叶甜春的说法也得到企业界印证。

  芯原股份创始人戴伟民认为,物联网芯片还没有准备好。不像应用在手机、PC上,物联网需要什么样的芯片,还不是很清晰。目前,物联网芯片还需要个性化定制,还没有通用芯片,因而订单很分散,难成规模。而且,物联网芯片技术的功耗也不行。

  “传感器大规模用于汽车电子还需要时间。后续在政策、协议法规、技术、硬件上都要跟进,好的标准还要靠市场打拼出来,这个时间需要至少三五年。”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曙光告诉记者。

  虽然物联网大规模应用还需时日,但企业纷纷开始行动。中兴通讯物联网合作总监于凤智对上证报记者说:“去年开始,物联网就热了起来,大家看到了这个方向,都在提前布局。”

  华为2013年左右从通信供应商全面转型互联网,正是看到物联网巨大商机。经过几年技术攻关,华为在云计算、NB-Iot、SDN甚至智能家居云平台、智能连接的硬件等领域,都推出了自己的主打产品。数十个解决方案让人看到了华为对物联网时代的大野心。

  在本次论坛上,记者见到了主营业务为中央空调的盾安环境下属企业参会。今年3月,盾安环境获得国开发展基金投资,拟实施“年产1000万只MEMS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