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警”的“火眼金睛”:上海启用“人工视觉”警务系统

如果你在上海,请记住开车打电话以后要罚款扣分了!这并不是说此前 开车打电话 是合法的,而是,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马路旁边的交警 没有什么办法 。但是,现在上海有了 智能交警 。

笔者了解到,从今年初开始,上海市就在推行 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 的应用。现在,这一系统已经建立了足够多的模型数据,正准备成为上海市的标准 警察 之一。而且,这也将是全球第一个规模化的 人工视觉 警务系统。

对于 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装置 ,究竟如何定义他的名称呢?大屏君觉得,有很多选择:比如智能警察、更比如人工视觉系统、还有MR混合现实系统、大数据智能系统、行为识别智能系统、信息辅助司法证据系统 这些名字也许都不足以概括 上海智能眼 的潜在威力,但是却都从某一个侧面说明:规则社会中,执法成本的降低和违法成本的提升。 这是基础社会管理和文明发展级别的进步。

事实上,笔者觉得,智慧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 蹲起 状态,虽然现在看来成绩不是很显著,但是只需要后发的 一跳 ,就将是一片全新的世界。用习大大的话说,这就是 科技突袭 。只不过和300年前的工业革命,我们被人突袭不同,这次我们走在世界前列。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以公安和交警为中心,架设了一个几乎是国家级别的 天网系统 。现在, 天网 已经成为全球为公共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最多、影响力最大、应用最为成熟的 巨型 警员 。

但是, 天网 并没有就此完结,而是在不断进化。一方面,天网系统开始与企业安监产品联网运行、另一方方面,在较为发达地区,天网开始逐步向农村的关键进出路口普及。这两个方向的延伸,使得天网成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至少在时空覆盖率上,天网将成长一倍。

同时, 天网 系统进一步脱离了 单一公安 角色,开始成为综合化数据源:这就是数字城市概念。最典型的应用是城管与公安的合网数字化办公。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和传感网络共享,这能显著提升天网系统单位投入的 产出价值 。

但是,即便有了数字城市、有了农村天网,这些崭新的变化,这套系统还是没有改变:摄像头 光纤 大屏幕的 两点一线 。 绝对大部分数据沉睡在机房里 、 更多的海量历史数据只能被删除 、 唯一主要的作用是,出了事找证据和线索 、 即便穷尽全国公安、城管、公务员的精力,也不可能做到24小时数据颗粒不放的监视 。

所以,这样的天网系统、数字城市系统固然对 重大事件 的应急、处理有巨大帮助,却又在 大多数时候沉睡 难以发挥威力。对此,不仅是大屏君甚是觉得可惜,这套系统的应用者们更是颇感 无奈 。

也正是为了解决以上瓶颈, 基于数字影像技术的行为和知识识别技术与算法 应运而生,并最终成为了 上海市那些24小时永不休息的电子警察 。

在一个 人工视觉 过程中,摄像头提供基本数据素材、模型算法提供预设数据结构规律、云计算系统则负责在基础素材中匹配预设数据结构,并针对这一情形快速做出前端反馈。 形象的说,这很类似于人工执法的过程:警察首先知道什么行为违法,然后看到一个这样的行为,进而采取执法动作。唯一的差别则在于 电子信息产品 不会 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