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步入寒冬 企业老板纷纷关厂逃离? 2016年09月30日09:29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近日,有港媒报道:东莞制造业升级转型,大批企业出现倒闭、裁员,过往人手不足,争着请劳工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已经步入寒冬,老板关厂炒楼,工人遇就业危机,尤其是大批学历不高、年龄35岁以上的男性工人,随时可能变剩余劳工。这则消息一出,一片哗然。然而,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不单是东莞制造业,而是我国制造业整体都在进行战略升级。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下,我国制造业的战略升级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面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契机,另一面将一些竞争力低下的企业淘汰。
蓝图:
2020年建成全国网络创业创新聚集地,产业力争达千亿元规模
9月20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东莞市加快科技四众平台建设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事项,提出发展“互联网生产”“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双创”“互联网民生”“互联网十管理”五大重点任务、细化为17项工作任务;到2020年东莞将建成科技“四众”平台不少于30个,通过科技“四众”平台培育发展的科技项目不少于300个。
《东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创业创新聚集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全市互联网新业态聚集发展,制造产业形成1000亿元规模,年营收收入超过2亿元的互联网骨干企业达10家。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云计算服务规模达300亿元,有力带动、物联网、软件等信息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无疑,紧跟“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重大战略决策,借乘“互联网+”,东莞为未来产业发展勾画了一幅壮丽的蓝图。
创新:
各行各业华丽转身,“梦”演绎“中国制造2025”范本
作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东莞各行各业正从“代工厂”向“梦工厂”漂亮“转身”。
模具行业
模具素有“制造业之母”的美誉。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全球模具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在东莞,以横沥、长安等镇为代表的模具制造业产值却仍连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产业逆生长的现象引来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的模具制造业起步于加工环节,且更多是分散经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行业协会的抱团发展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模具制造开始向集中经营转变,并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使得产业业态及竞争力不断加强。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东莞模具产业开始进入专业化、集中经营的快车道,先后涌现出长荣国际机械五金广场、汇英国际模具城等集团化专业交易市场平台,形成从模具设计到生产到末端处理各个产业环节协同发展的完整模具制造体系。在此基础上,常态化举办的广东(长安)机械五金模具交易会、广东东莞模具制造·机械等行业交易展会,则成为国内研判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模具重镇——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指出,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位居首位,横沥通过协同创新,为东莞模具产业的创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远远没有到完工之时,唯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才能打造出经济“新引擎”。
机器人产业
近年来,在东莞市大力推行“机器换人”政策,鼓励工业企业装备技术升级的大背景之下,东莞的机器人产业正快速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东莞市政府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宣布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推出50条务实措施,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到2020年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据悉,东莞从2014年启动机器人应用推广,截至2015年底,东莞企业申报“机器换人”项目达1262个,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可减少用工7.1万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0%,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5%。而东莞目前的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包括基础零配件、集成系统商等)的企业至少有500家。
东莞制造业产业基础较为丰富,产业链上下游比较完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以贯通整个生态链,优势十分明显。当前,在东莞已转型成功的制造业生产车间里常常能看见,遍地机器人、机械手、自动化牵引车辆在高效作业。
除此之外,电子行业、服装行业、家具行业、鞋行业、五金加工业、玩具业等东莞主打产业均正在或即将进行智能制造转型。
人才:
技能人才发展战略下,东莞“新陈代谢”呈现另一番风景
港媒称:“大批企业出现倒闭、裁员,老板关厂炒楼,工人遇就业危机,尤其是大批学历不高、年龄35岁以上的男性工人,随时可能变剩余劳工”。然而事实上,机器人应用的推广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而且调整了东莞原有的人才结构。
东莞鞋业
今年初,“中国制造尴尬普拉达代工厂东莞兴昂鞋业停产”——东莞一个万人鞋厂停产的消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事实上,据其合作商、东莞智标鞋业科技创始人陈卫东透露,两年前,兴昂鞋业80%的产能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
随着土地要素日益稀缺、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一部分像兴昂鞋业这样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开始外迁东南亚、非洲等地,寻求低成本洼地。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东莞关停企业数量最高峰是在2008年,共857家,在东莞外资企业总数中占比7.1%,到2015年,这一数据下降到362家,占比也下降至3.3%。
大批企业外迁,这是事实。东莞世界工厂名号的由来正是因为过去廉价劳动力条件下,大批国外企业进驻,大批代工厂产生。企业外迁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迁出去的是劳动力成本很高的代工企业,以寻求更高的利润,转移的是订单,不转移利润。
老牌外企转走,一批本地名企诞生。以OPPO、vivo为代表,扎根于本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的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东莞经济新的主导力量。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25.64亿元,比2014年增长16.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11.4个百分点。
在自动化浪潮之中,政府、企业和工人都是受益者。生产一线的重复性工序被机器替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企业竞争力增强、产能扩大,倒逼研发、技术等环节人员增加,最终使得东莞人才结构变化,效率提升。与此同时,东莞提出了技能人才发展的5年目标。预计2020年东莞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这些技能人才,代表着世界工厂更先进的生产力,更高形态的产业未来。
真相: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与时俱进才是王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表面上,东莞乃至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战略转型之中,一大批企业转移东南亚或非洲等地,许多企业老板改行炒楼,工人面临失业。
与时俱进才是王道
实际上,外商出钱、出技术,东莞出劳动力、土地和厂房的模式,撑起了东莞“世界工厂”的称号。东莞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的利润被外商卷走,对于本土来说入不敷出。如今,时机成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产业变革之际,墨守成规犹如在逆水之中行舟,不进则退。正如百度总裁李彦宏、钢铁侠马斯克等人说:“机器取代人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诞生”。车间里的机器革命,世界工厂的人才结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深度重构中国制造业的形态和结构,更将深度改变着中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才转型方面,国家、企业、个人均需要与时俱进:国家统筹兼顾;企业思则有备;而个人则需要居安思危,精进不休。
总而言之,随着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工业时代全面迈进。新陈代谢,东莞制造业的华丽转身,不知不觉正演绎着“中国制造2025”范本!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责任编辑:姚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