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智慧城市武汉经验:设施+应用+产业

  在9月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智慧城市建设及安全保障”论坛上,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曾宇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武汉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时,将吸取武汉经验。

  武汉市网信办主任黄长清在论坛上发言,介绍武汉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建设经验。

  打牢基础光纤覆盖400万户

  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武汉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就是在网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

  据介绍,该市光纤到户覆盖规模达400万户,正在进行百兆宽带升级;已完成1000多个公共场所的WiFi热点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接入带宽不低于20M,覆盖水平国内领先。已实现农村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城区8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兆。

  通过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对200多万辆车安装了电子标签,并在校园、社区、游乐场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停车场的门禁管理中延伸应用,形成车联网雏形。

  在云计算基础建设方面,武汉市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建设中的武汉超算(数据)中心,初期将达到1PF(1000万亿次/秒)、10PB(10P存储)的服务能力,通过云计算、超算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抓住痛点破解交通环保难题

  黄子清介绍,武汉市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找准群众“痛点”,用信息化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为缓解交通拥堵,该市建立了“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系统,集成行车停车诱导、车驾管服务等40多项功能。一方面,交管指挥中心对城市拥堵,可实时调度,民警及时就近处置,缩短拥堵时间;另一方面,司机可通过“易行江城”APP和道路行车诱导屏,了解实时路况,合理计划行车路线,既避开堵点,又减少堵源,共治共享。“云端武汉·交管”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最受用户喜爱公安服务奖”。

  该市运用PM10、PM2.5的源解析成果,建立智慧工地系统,对全市342个重点工地的粉尘、温湿度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国家标准值系统就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可远程掌握超标工地、及时调度处理。城管部门还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在渣土车上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现重量、高度、密闭、车速、线路、车净“六控制”,改变渣土运输沿路抛洒现象。

  实时监控确保城市网络安全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武汉市一直注重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已实现对该市数千个互联网网站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可进行7×24小时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安全监测,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

  针对大数据带来的个人隐私安全威胁,该市推动出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建立由数据使用者承担公民隐私安全保护的责任体系。

  据介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该市产业发展已形成良性互动。2015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78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13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006亿元,均增长两位数以上。

  鼓励创新破冰政府部门间壁垒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应用,更涉及城市治理理念、机制体制等深层次内容,需要从思路、理念、管理、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创新。武汉市在鼓励示范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该市政务云建设涉及全市41个委办局近800项共享交换服务事项的清理、确认和登记,如按照目前全国通行的做法,需要先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只要一上硬件,不仅投资过亿,而且会造成数据中心与实际应用脱节。该市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优势,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建设方式,仅投资500余万元,就完成了项目建设,成功破冰政府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为下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还创造性地运用互联网“免费模式”,有效整合政府部门和汉口银行资源,市财政不花钱,就建成了“云端武汉·市民”、“云端武汉·企业”等政务服务云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各行业领域的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涵盖现代城市治理方方面面,但现实中难以面面俱到。武汉市采取由易到难,在全国首创试点示范先行突破,再全面推广复制的做法,自2011年起,在该市广泛组织实施并公开征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并对遴选出的47个优秀项目授予“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称号,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媒体誉为“武汉模式”。

  专家观点

  智慧城市如何建

  中国式智慧城市建设应至少包括5个方面:规划建设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等,例如智慧交通;带动相关产业升级,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催生一批智慧工厂,例如智慧制造;建设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宽带入户、云计算中心等,例如智慧社区;提供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与服务,例如智慧医疗、教育等;运用智慧城市技术,提高市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例如智慧图书馆、智慧旅游等。

  ——中科院信工所研究员李凤华

  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参照国际智慧城市先进立法经验,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尽快制定我国专门的智慧城市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保护政务数据、商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安全。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副总裁冯旭杭

  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垂直行业应用为主,围绕单一目标为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特点,称之为智慧城市1.0。现在,基于具备“一云一网一图架构的城市共享大数据云平台,PPP模式下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城市合作运营”特点的智慧城市2.0版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

  智慧城市2.0建设,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系统庞大、业务复杂,一个地级市的智慧城市平台,可能需要100个以上的安全设备,1000个以上的应用,10000台以上的服务器,和海量的原始数据;二是新技术标准缺失和运维人员能力不匹配。

  ——中兴通讯副总裁黄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