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安防展上,“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展区,搭载生物识别技术的各种智能终端及应用精彩亮相。生物识别技术以其与生俱来的便捷性(随身携带)和安全性,在智能安防领域大放异彩,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到综合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智能安防的标配技术之一。
虹膜识别技术并不是新鲜词,早在2013年,国内就已经有了虹膜研发生产聚集地,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也均开发出了各自虹膜识别的核心算法,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家掌握了虹膜识别核心算法的单位之一。从识别方式来看,生物识别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与静脉识别等等。其中,指纹识别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人脸识别应用正在兴起,这两项识别技术最为大众熟知。然而,在业界看来,生物识别领域能充当“黑科技”存在的,应该是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有哪些优势?
相比目前主流的指纹识别来说,虹膜识别会更加安全,这也是被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对其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综合来讲,虹膜识别技术还有一下几大优势:
1、稳定性。人出生7个月之后,虹膜基本稳定,终身不变;
2、唯一性。每个人的左眼和右眼虹膜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虹膜纹理亦不相同;
3、非接触。跟其他的生物认证技术如指纹、指静脉、掌静脉等相比,虹膜识别在使用上更灵活、更方便;
4、具有天然的活体检测优势;
5、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虹膜登录、支付,比密码和指纹更安全。
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更高
近年,虹膜识别在朝远程识别与移动化发展,在此趋势下,虹膜识别技术迎来了进入大众化领域的契机。虹膜识别基于眼睛中的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进行身份识别,它是业界公认的最精准与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业界透露,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则为2%。再加上虹膜识别技术需要活体的虹膜信息,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失去活性,将被机器拒识,因此,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更高。
虹膜识别向来有“生物安全技术”之称,在安博会上全功能虹膜识别模块可与安检、门禁、箱柜、门锁等专业安防设备进行无缝连接,自由集成,实现精确的出入控制、安全操作及监管功能;针对更高级别的安全应用,有一种搭载指纹、人脸及虹膜识别技术的综合生物识别仪,可用于安全门禁、金库管理、监狱监管等,现场科技力MAX,吸睛无数,引发互动热潮。
6.57亿美元市场待挖掘
有媒体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已经研发出一种识别距离远达12米的虹膜扫描识别技术,它可以在车主眼睛不经意扫过汽车后视镜时,快速读取车主的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与数据库做匹配,从而显示出车主的名字以及其他信息。据TrendForce集邦科技旗下研究品牌拓墣产业研究所(TRI)认为,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1.23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6.57亿美元,亚太地区成长潜力最大。
拓墣进一步指出,随着物联网时代来临,智能整合大举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安全需求,安全度较高的生物识别成为厂商积极开发的重点,虹膜识别是其中之一。另外,其他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虹膜识别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从2015年的7%上涨至2020年的16%,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6%。
随着指纹、人脸、虹膜识别应用的快速推进,声纹、静脉等其他各类生物识别应用也将紧随其后。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组合运用将是未来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显而易见,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俨然已经步入2.0时代,其应用全面开启,火力十足,不但应用形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虹膜识别技术极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继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之后,能够大量应用在移动设备上的又一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