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智能分析平台的好坏

未来监控的核心必然是视频分析,但市场中的视频分析平台承诺的功能五花八门,如何确保我们选择的产品能满足我们的申请需求?在国外有相关的论坛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小编将其大义整理如下,供各位看官参考

早在2005年开始,视频分析的概念便以兴起,基于录像机(DVR)或者视频编码器进行视频分析已经开始萌芽,但往往因为视频分析需消耗的计算资源多而芯片处理能力有限,加上图片清晰度受限,导致效果与想象中出现了落差。但最初的视频分析模式已经具备雏形,如入侵、丢包、拌线、滞留、逆行、计数等功能早已经规划在内,虽然实战效果太差,但所有的设备商或集成商都纷纷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

博世集成软件系统产品市场经理邓刚提到,当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未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像效果、智能分析的技术、缺乏与业务应用结合、专业人员缺位。但是经过这十余年的技术沉淀,现在来看,智能分析的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商业化的速度也在加速,智能已经成为行业内不容置疑的趋势。

在a s举办的2016年成都GDSF论坛上,有听众曾经提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平安城市行业总监张涛 现在华为要在智能分析做很多应用,你刚才讲的在前端要提取一些特征,把这些特征上传到后台做分析,有没有你们考虑在前端实现这些功能吗? 这个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目前芯片发展很快,但有些算法目前来看还很复杂,比如现在有的简单算法比较简单,我们便集成进来,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就做。但比如以图搜图,对于分析的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暂时无法在前端实现,我们便放到后端去做,这是一步一步慢慢实现的过程。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虽然智能前置是明显的趋势,但是目前为止,选择后端也是大型项目的不二选择。那么如何选择更优秀的智能分析平台呢?

未来监控的核心必然是视频分析,但市场中的视频分析平台承诺的功能五花八门,如何确保我们选择的产品能满足我们的申请需求?在国外有相关的论坛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小编将其大义整理如下,供各位看官参考:

1.场景选择。在智能分析平台的功能介绍中,厂商总会附有相应的场景应用案例,但作为用户而言,除了阅读这些简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考虑:是否这些应用场景覆盖了自身业务,与现实工作、生活环境是否一致,而对于分析的数据结果是否真正能方便自身业务的开展都是考衡的重点。除此之外,系统是否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或者通过简单的手机图片快速定位出嫌疑犯的相关视频数据,都是系统必须重点被考虑的因素。当然系统必须满足多种形式的搜索(以图搜图、精准搜索、或者模糊搜索等),具备灵活的方式响应用户的需求。
1 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