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开展系统建设,视频技术已逐步成为各类案(事)件侦破处置过程中搜集证据、提取线索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视频监控浪潮中,如何从县一级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路子,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视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县域视频监控建设中的困难
一是视频监控覆盖率低,大部分街巷属于盲区。县级政府对综合平安视频建设的财政投入相对固定,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服务效益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是监控网络选点随意,缺乏科学的整体布局。视频监控建设讲求 规模效应 ,即在监控探头的选点布建上以一个个点连成一个面,再以一个个面形成一整片,只有成片成片地推进建设,形成无缝联接的网络,才能发挥视频监控服务实战的最大效能。但往往公安机关在具体选点过程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认为在哪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就安上两个,哪个比较薄弱的位置也安上两个,缺乏科学地统筹安排,致使每个监控探头之间都是孤立的,难以形成合力,难以为侦查办案实战所用。
三是高清探头成本昂贵,建成后期运维费用巨大。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每个300万像素的高清视频探头需要接入一根带宽为8M的光纤才能满足实战需求,而运营商每根光纤的收费标准为每月500元,即每年一个高清探头的光纤接入费用为6000元,假设县城共有100个探头,每年花费的光纤传输费用为60万元。以此类推,按照实战需求,假设要实现无缝联接,则需要成千上万的探头,每年的运行费用将达数百上千万,这还不包括建设后期的电费、维护修理费用等等。显然,如此巨额的运维费用不是一个县级财政资金能够承担的。
四是后期维护成效较差。运行一两年之后,后期维护的问题开始暴露,例如探头污损、结网、树叶遮挡、掉落遗失、人为破坏、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等,还有遇有道路改造、拆迁装修动工等情况,导致探头的断网断电,日积月累下来需要维护的不在少数。而现有的维护工作基本上是依靠承建公司规定时间内的 三包 政策, 三包 期限(一般为三年)过后,大部分探头损坏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导致资源浪费。
五是视频布建部门不参与实战应用,布点建设偏向 纸上谈兵 。当前,公安机关的科信、信通部门主导视频建设工作,掌控着视频建设的规划、选点、布建、验收的整个过程,但由于部门工作的局限性,参与打击与防范的实战少,监控选点 纸上谈兵 ,导致视频建设的水平标准、布局规划与侦查防范部门的实战要求脱节。
理顺关系,科学把握布建中的几个问题
数量与价格。新疆幅员广阔,如何迅速推广视频覆盖面,提高覆盖率,是县级公安机关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由于县级财政有限,每年的拨款用于视频监控建设的资金有限。视频监控的单价与数量成反比关系,要最大化利用现有资金,只有狠狠压缩视频监控的单价,才能大幅度提升视频监控的数量,提高覆盖率。
高清与标清。高清与标清以130万像素为界,高于130像素的为高清监控,反之为标清监控。据估算,一个高清探头建设及运转的成本是一个标清探头的12倍。高清监控的优点在于捕捉的录像画面清晰度高,但缺点就是造价偏高,运营成本较高,且对的硬盘、传输的带宽、夜间的补光等有较高的要求。而标清监控缺点在捕捉画面的清晰度不够,但优点在于成像的码流较小,占的存储空间小,相对的传输带宽较小,因整体造价低廉,适合大量布建,而且大部分的标清监控探头自带红外光源,夜间成像效果良好,隐蔽性高。可以说,高清与标清监控之间各具优缺点,是互补的关系。
轨迹与特征。从公安实战的角度出发,视频捕捉到的轨迹要比捕捉到的特征意义要大的多。视频捕捉到特征,如果没有轨迹作为支撑的话,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实战中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轨迹信息,而只要保证至少有一个清晰的特征信息就足够了。事实上,全国公安在逃人员库内有虽有逃犯的清晰照片,但没有轨迹的支撑,尽管相貌特征明显,仍然很难抓获。
实时监看与历史回溯。视频监控的实时监看功能的运用十分有限,特别是装在路面上而非特殊场所特殊部位的公安视频监控。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起速度较快的飞车抢夺案件,即便在高质量的镜头中呈现出只是很轻微的蹭刮动作,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通过肉眼根本无法识别该案件。视频监控的历史回溯功能在实战当中运用十分广阔,可以通过录像的回溯,在受害人、证人或相关知情人的配合下,明确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场景,甄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另外,通过回溯录像中提供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等信息,如人数、特征、作案工具、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客观的,也可以作为串并案件的依据,还可以梳理出一定的作案规律。